本报银川12月16日电(记者 马振华)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工程”近日在甘肃省全面启动。这是该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新形势下区域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作出的有益尝试,旨在推动河西5地市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行列,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的奋斗目标是:与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再造河西”战略部署同步,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在河西人民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等内容的最终建成河西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部,东起乌鞘岭,南倚祁连山,西止甘新边界,北跨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地市20个县(市、区),东西长1120公里,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1/2以上,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有机整体。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它是连结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先后崛起的玉门“石油城”、卫星发射中心等,已成为大西北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它又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甘肃省率先奔小康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河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军民共建“河西千里双拥模范走廊”,受到中央军委的表彰。312国道文明样板路和河西千里平安大道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工程,这对甘肃乃至西北经济、科学文化建设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建“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工程主要是加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环境卫生、宣传文化事业的基本建设。创建的重点是通过5年努力,搞好三项活动:一是开展创建“四城”活动。即在河西5地市及县、乡政府所在城镇,深入开展创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先进城镇活动,不断提高城镇文明水平,使85%以上的城镇达到省级文明城镇水平。二是开展创建“四线”活动。即依托河西基础设施、文化资源、驻地军警等优势,建设河西铁路、公路、航空、旅游文明线。三是开展创建“四村”活动,80%以上的乡镇实现村村通车、通电、通水、通邮、通电话,村村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净化,村村有广播电视室、文化图书室、体育场地、农民夜校,村村农户改院、改厨、改水、改厕、改圈。